巴索伦站共有24名工作人员,站长刘汉洪是汉族人,早年干过东北抗联,解放初期巴索伦镇属黑龙江省,他留在该镇当干部。后来巴索伦镇划归内蒙古,刘汉洪也就成了内蒙古的干部。刘洪汉对粮站的诸项工作都抓得很紧,独独疏于保安。此话怎讲?原来巴索伦地区治安情况一向很好,旧社会时就少刑案,解放后群众觉悟提高,生活又较大程度得到改善,更是极少有人触犯刑律,偷盗公家财物行为连年绝迹。因此,刘汉洪认为没有必要在保卫工作方面投入精力、人力,整个粮站没有一个专职保卫人员,由站长兼管保卫工作,平时夜间值班全站24人轮流。
1963年11月间,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厅从乌兰浩特地区粮食局调拨650万公斤全国粮票至巴索伦粮站,让附近数县的粮食局前往该站领取。押运这批粮票的乌兰浩特粮食局副局长额巴图在和巴索伦粮站办完手续后,特为叮嘱刘汉洪:“你们要小心,这是全国粮票,数额又大,必须加强值班,防止盗窃!”
刘洪汉胸脯拍得“嘭嘭”响,就像当年干抗联时让他去摸哨:“放心,若是出了差错,砍我的脑袋!”
既然敢用脑袋来担保,额巴图副局长自是放心,坐上吉普车回乌兰浩特去了。
刘汉洪寻思巴索伦粮站从未放过如此数量的全国粮票,倒真也不敢掉以轻心。他慎重考虑后,决定采取两项措施来防止出差错,一是加强值班,二是火速通知各县粮食局前来领取。
本来,巴索伦粮站每天晚上只安排两个人值班,从650万公斤全国粮票调拨来的当夜,刘洪汉决定增派两人,改为4人值班。
当晚,平安无事。
次日,有的县粮食局开始来领粮票。内蒙古地域宽广,一个县的面积很大,有的县离巴索伦汽车站就要跑二三天。所以,断断续续领了一星期,全国粮票还剩下160万公斤。刘汉洪看看粮票已领去超过四分之三了,料想不会出事,每天安排四个人值夜班,白天少了两个工作人员。自11月9日开始,夜班也改为两人值班。
哪知,就是这天晚上,特大盗窃案发生了1
巴索伦粮站,原是一座小庙,改作粮站后,大门内两侧耳房作为购粮处,院子里堆放粮食麻包;里面的殿宇,拦成数间,分别是站长室、会计室、值班室、库房等。库房有三间,两间放帐册,一间专用于存放粮票。60年代时国家财力有限,机关经费不足,像巴索伦粮站这种单位连保险箱都买不起,粮票就放在一口铁皮柜里,锁也是普普通通的铁挂锁。
11月9日,轮值的是购粮处女营业员乌兰花、朱虎梅。乌兰花是蒙族人,27岁;朱虎梅是汉族人,21岁。两人从下午6点开始进入值班岗位,严格按照站里规定的制度,每隔20分钟就背着步枪在庙院各处巡逻一次,并特地弯到后殿库房那里去察看。那条狗,则在全站各处转悠,难得进一趟值班室暖暖身子。
乌兰花、朱虎梅一夜班值下来,未发现异常迹象,既没有听到什么声音,也没看到什么人影,放全国粮票的库房的门也一直好好关着。次日上午7时,两人下班时,在值班记录本上写了“全夜巡逻×次,一切正常”,签上姓名后,交到了刘汉洪站长手里。
(待续)